采红菱
“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/采红菱/得呀得郎有心/得呀得妹有情/就好像两角菱/从来不分离呀/我俩一条心……”
循着甜美的歌声,我来到卖菱角的菜摊前。
“大妹子,买菱角啊!今早刚从水里采上来的,新鲜得很!你看看……”摊主抓起两个浅红色的菱角递给我。
“你先剥个吃看看,粉嫩粉嫩的!”
我轻松地剥开一个,那种脆生生、甜津津的感觉立刻沁入味蕾。
“味道不错!”我答道。
“如果你想吃老菱角,就找颜色深壳子硬的。”摊主又介绍道。
“好的,给我称两斤老菱角吧!”
“好嘞!两块钱一斤,很便宜的。”摊主一面应答一面戴上厚手套,把老菱角抓进袋子准备上称。
《采红菱》这首歌一直在扩音器里循环播放着。“大哥,你喜欢这首歌啊?”我随口问道。看着眼前的壮汉听着如此柔美的歌曲,有点忍俊不禁。
“咋了?我老婆喜欢,我们就是一起采菱角认识的!再说,我卖菱角放这首歌也应景啊。”壮汉说着竟然有点脸红了。
“多了二两,送给你吧,自家长的!这红菱,有故事。”摊主麻利地打好包递给了我。
回到家,把菱角洗净,放进锅里烀熟。待我把菱角端到桌上,夫君掰开一个,咂摸一番,“嗯嗯,还是从前的味道!”
我不由地想起婚前第一次去他家的情景。那是深秋时节,一到他家我便家前屋后地“视察”起来,梨树、柿树、桃树、枣树等各种果木一应俱全,菜园里长着各种应时菜蔬,思忖着这是勤劳人家,心生好感。走到他家鱼塘前,只见里面长满了菱角。“想吃菱角吗?”他笑着问我。过了一会儿,他向邻居借来摸鱼用的橡胶皮衩,带着大木盆下了鱼塘,我在岸边看着。他抓起菱角藤,翻转一下,采下藏在叶底的菱角,一棵上都结了好几个呢!很快,他就摘了一大盆。他爬上岸来,我看他的手都被菱角尖扎红了。“塘里的水冷吗?”我问。“还行,隔着皮衩还能感到凉意。”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劳动远比文章的浪漫描述艰辛得多,也现实得多。
几天后,和外省的一位文友微信聊天,谈起了前山后山长满菱角的古代笑话,谈起了采红菱的趣事,我说自己喜欢邓丽君唱的《采红菱》,歌声甜美动听,富有感情。文友说:“知不知道这首歌其实是你们江苏的民歌耶?”我愣住了。真的吗?上网一查,还真是这么回事,这首歌源于江苏高淳,由姚敏先生作曲,陈蝶衣先生作词,刘韵、夏丹原唱。1966年14岁的邓丽君凭着这首《采红菱》夺得台湾金马奖唱片公司歌唱比赛冠军,随后正式踏上职业歌坛。果然,音乐是不分地域的!
采红菱,真的有故事。